我们现在真的很多家长有一个误解,所谓衔接就是提前适应上那个地方,坐着40分钟,然后学点拼音,学点儿数学,然后到一年级就适应了。
这个纯粹是误解我们真正的衔接是什么?是要知识学习之外的一些个东西。
比如说孩子这种强烈的入学的愿望,对上学的憧憬,还有学习的兴趣。刚才包括说的好奇心,还有一些个好的学习习惯,一些个生活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这样的一些个东西,是我们在孩子幼小衔接过程当中,家长应该特别特别的,帮助他们,训练他们的一些个衔接的内容,这个才是我们真正衔接的含义所在。
那我们说到这儿,为什么要重视这个幼小衔接的这个环节,实际上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他有很大的一些巨大的一些变化。
怎么这么大的动静?
惊动了教育部,包括去年我们中共中央在一个文件里面也提到了,就是要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智能化、超前化,为什么?
因为我们说孩子从六岁之前的学前的儿童,然后进入小学学习这个跨度太大了。我们教育学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就是孩子从小幼儿园升到小学。
这个是人生最艰难的一次转折,好这样艰难两个字而且最艰难是为什么这么说,实际上我们简单的来想一下。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这个变化,我们就知道了有多艰难,你比如说。
首先是孩子。人生使命的变化。学前就应该快快乐乐的玩儿中成长,但是到了小学,作为学生要学知识了,而且进入了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学习的任务,学习的责任,他身上有责任了。这个变化对于刚刚六岁多的孩子是很艰难的,包括孩子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等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包括称呼都变了,是吧?
我们在幼儿园教小朋友,那么到了小学教小学生,这个变化它里边包含着社会和家庭对他的期待。那么这时候孩子面对这样一个突发的这样一个环境、任务和身上的责任,他需要适应,所以还有睡眠生活上的一些习惯,包括上厕所作息这个对孩子都是一个挑战,所以我们要特别孩子的这种艰难的过渡期怎么让它平稳,让他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