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的琐碎性和基础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内容非常琐碎,知识点也很多,如果基础打不牢,到了高年级很容易感到崩溃。本文通过以《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为例,介绍了在预习和复习阶段应该做的事情。
预习阶段
在预习阶段,先给孩子讲解涉及到课文的科普知识点,帮助他们清晰地理解小蝌蚪的发育过程。在开始做预习单之前,让孩子先读课本三遍,并且通过字帖或其他方式,让他们熟悉和掌握一类字和二类字的写和认识。此时的重点是确保孩子已经熟练掌握这些字词,可以进行考察测试,例如多音字、形近字、近反义词等,及时弥补知识的缺失。另外,词语理解也很重要,孩子在阅读课文时应边读边标记,对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向大人请教,确保对问题的理解。还有两类预习题型是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故事大纲等,按照要求进行即可,不涉及太大难度。
课文讲解
在课文讲解部分,首先阅读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课文部分通常有四到五页的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听过老师的讲解,现在需要再次梳理。但在学习课文之前,先翻到绘本课堂的单元导图部分,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的学习目标有三个:分角色朗诵课文、了解表示时间变化和动作的词、借助课文理解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和故事内容、分角色朗诵课文和讲述故事。然后按照要求去学习课文,特别需要注意词语的辨析,如池塘、水塘、鱼塘之间的区别,或动词“甩”等。孩子需要积累这些词语,以备将来使用。读完课文后,可以复述一遍,并口答蓝色部分的内容,无需写下来,以节省时间。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断句部分,需要给孩子念出来,为阅读理解题型提供思路。阅读理解常考的题型之一是理解段落的作用,因此给孩子朗读每一段落是很重要的。例如,一段可以表明生活环境,勾勒人物外貌等。还有一些课文里的知识拓展,如乌龟是爬行动物等,也要进行了解。
一读课文部分
每课一读是绘本课堂的第三部分,每一篇课文都附有重点批注,告诉孩子每一段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点,这其实就是精读的引导。这部分可以在课前或课后完成,不会有太大影响。
知识点部分
最后是绘本课堂的第四部分,也就是课后的知识点。看起来这部分很琐碎,因为需要逐个学习每一个字。如果孩子写字能力较强,可以按照绘本上的字词至少抄写一遍。如果写字能力较弱,至少要读三遍。这样孩子起码会了解“塘”是有“水塘”、“鱼塘”、“澡塘”等含义,也能了解到有一句诗句叫做“青草池塘处处蛙”。语文学习的路径就是这样琐碎的,无法避免,我们只能一步步地解决问题。看到一个知识点,就把它搞定,例如用词语填空练习,这可为将来的作文打下基础。此外,注意到题目中的“我知道了什么什么长什么样”,说明了孩子今天积累的形容词都是关于外貌的描述,这些词可以积累到孩子的好词库里,用于将来的写作。
总之,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这样琐碎而不可忽视的,先把字词记好,然后才能写作文和做阅读理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