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最近小学奥数非常火。感觉每个小学生几乎都要学小学奥数,人人都去学小学奥数,真的有必要吗?我感觉其实没啥必要。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没有学过小学奥数,这也不影响我保送清华。而且有一位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跟我观点一致,他说自己孙子的小学奥数题连教授自己都不会做。他认为小学奥数都是偏题怪题,学的不过是一些小套路,雕虫小技,对于学习高等数学,培养数学思维并无帮助。
刚好数理化三门竞赛我都接触过,物理竞赛跟化学竞赛学完之后都对大学的物理和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好处。因为物理竞赛的题目大多是对物理定律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检验,并且很多题目就是取自实际科研当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这种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自然是对大学学习物理学有好处的,绝对不会让你算一个水池一边放水一边蓄水多久能放完这种不切实际的情况。化学竞赛那就更是如此了。高中化学其实没啥内容,那能考些啥?化学竞赛比的都是大学知识,什么SP3杂化呀,带反应的克拉伯龙方程啊这种大学化学。
学习课程化学竞赛的小朋友在高一就溜的不得了,但数学就不是了,不论是小学奥数,初中奥数还是高中奥数,学完之后基本对大学的数学学习没有太本质的帮助。因为中小学奥数大多学的是初等数学,什么函数啦,解析几何了,平面几何了,分解因式不等式,解方程什么的都是初等数学,大学学的是高等数学,比方微积分,多元微积分,线性代数,抽象代数,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变分分析,微分几何,拓扑学,这些东西基本上可以说跟中小学奥数没有直接关系。
数学是很高的智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数学不应该是解题的套路,而应该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并且数学水平高对做任何领域的研究都有好处。就譬如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杨振宁先生是一位被物理耽误的数学家,杨先生的杨米尔斯理论就大大推动了微分几何的发展。
刚好这里有一套连杨先生都推荐的书。这一套由民国时期的著名数学教育家刘星宇先生撰写的给孩子的趣味数学,就可以达到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目的。这套书一共四本。里面是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涉猎范围非常广,且有一定深度。里面有计算,但更重要的是,它仔细解释了计算背后的数学思想。里面的问题不是类似于一个水池一边放水一边蓄水这样的问题,而是大有跨界,里面甚至会有经济学原理、物理学原理的讲解,让孩子通过感受世界去体验数学思维。并且这套书的行文风格在保持数学严谨性的同时,还能做到风趣幽默,通俗易懂。这套书除了杨振宁先生以外,陈景润、华罗庚、丰子恺都曾经热烈的夸赞过,所以我也倾情推荐,你不来一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