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高一,化学根本问题呢是适应,但是学期过半,最终落脚却是化学思维。
刚开始觉得呀,没多难,信心满满,但学了那之后直接懵了,记不完的方程式,做不完的题,搞不明白的计算,最后就是惨不忍睹的成绩。很多孩子呀,开始觉得化学难,烦,不好学,觉得自己不聪明,这真不是孩子的问题,不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啊不如那些学霸,就是自己脑子笨,转不过弯儿,其实根本问题是不匹配。接下来我从两方面说。
一、程度上的不匹配化学进入钠之后,体现知识的逻辑性,要用到氧环离子,很多孩子这两块掌握不牢,那只会越学越渣。有的孩子当时掌握了,但是记忆力差,学着学着就忘了。那每个老师有学校的任务安排,不可能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去做课堂衔接,这就是学校大班课的通病,所以慢慢的有人跟不上,有人听不懂,考试成绩一落千上其实呀,每节课都要分主次,主考点一定要从浅入深,循序渐进,讲练结合,而次要考点少讲甚至不讲,时间有限,针对性讲解出效果,而不是一把抓,无所得。
二、课程设计不匹配学到金属非金属,会接触到大量计算,其实不难,老师一讲都能听懂,但是拿到题还是不会做一看答案哦,我悟了,下次照旧,但是考场上可没答案给你看呀,孩子们真的是不会吗?其实孩子后面的解题思路都能想出来,关键是第一步用哪个方法解题,这就是课程上欠缺题眼的总结。教会孩子辨认题目你像我的课程关于高一的计算,涉及到的十种计算方法,汇做汇总,每种怎么考察?题眼是什么?教会孩子辨别题目特征,找对方法解题。
再说课程设计,我去年高一期末冲刺,就是从高频考点进行总结。不可能讲全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讲解,贯通独创的解题技巧和口诀,所以三节课六小时就帮孩子期末直提48分。感兴趣可以去看一下我高一化学的讲课长文章,整个高中的化学都会按照知识特性、命题规律,总结做题技巧和口诀,孩子们就是欠缺这些,所以学的困难。别担心,我做好这些,你配合学习,期末考个好分数,过年难道不香吗?作为老师呀,我必须说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问题随时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