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物、事件、结果——文章概括的关键要素
在文章概括中,要牢记三要素:人物、事件、结果。只有当这三个要素完整出现时,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事件。让我们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小芬老师今天录课,把课都录完了,这是一个完整事件,对吧?对于这类题型,我们要注意有的文章涉及一件事,而有的文章则包含多个事件。在阅读时,如果你发现文章包含多个事件,就需要分别概括每个事件,例如事件一:谁干了什么,结果怎么样;事件二: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结果;事件三: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结果。然后将这些事件整合在答案中,才算是完整的总纲答案。
第一种题型:人物加事件加结果
在这种题型中,要注意观察文章是否包含多个事件。如果是多个事件,需要使用多套人物加事件加结果的概括公式。让我们看一个例子: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早年在收麦季节的生活场景。文章中提到了三个事件,分别是和小孩子们一起割麦穗、和家人一起割麦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观察已知项的构成,可以发现它们都是由人物和事件组成的,而没有涉及到大的结果,因此可以省略结果部分。根据这个结构,我们可以将概括整个原文的答案分为三部分:
- 和小孩子们一起割麦穗
- 和家人一起割麦子
- 和小伙伴们一起玩
通过这样的概括,我们完整地呈现了人物和事件的关系,构成了文章的总纲答案。
第二种题型:精准概括题
在精准概括题中,需要观察已知项的特点,通常是人物和事件的构成。根据已知项的构成,我们可以分析出需要概括的部分,并在答案中精准地表达出来。让我们看一个例子: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在收麦季节的生活场景,包括和小孩子们一起割麦穗、和家人一起割麦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观察已知项的构成,我们发现它们都是由人物和事件组成的,因此我们需要概括这些部分。根据原文中的情节,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精准概括答案:
- 与小孩子们一起割麦穗
- 与家人一起割麦子
- 与小伙伴们一起玩
通过这样的概括,我们准确地反映了已知项的内容,构成了文章的总纲答案。
这两种题型中,关键是要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已知项的特点,然后精确概括每个事件的人物和事件部分,以构建清晰的总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