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哥,东哥,古代圣贤都是怎么学习的呢?基于现代的双减政策,我觉得我们今天真的非常有必要聊一聊这个话题。
近代著名的学者胡普安曾经说过,说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那最为称道的方法叫做四结合读书法。简单来说就是四句话,学与思结合,学与问结合,学与习结合,学与行结合。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但是能够践行到位的却寥寥无几。而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孟轲主张自求和自得。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读书深造的方法在于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去自求,只有提高自学能力才能够自得,这样才能够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血肉,达到取之不尽,融会贯通的境界。这就是我们自学能力的要求。
那南宋理学家朱熹则崇尚熟读经思法,他认为熟读是经思的基础,经思又是熟读的条件,只有熟读才能够记得牢,只有记得牢,才能够思得经,领会所学到的知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那么多文章要求我们要反复的阅读,反复的阅读才能够领会其中的要义。而大史学家司马迁就有所不同了,他遵循的是考察法就是说我们要走出书斋走出学校,远游访问,实地考察,以印证历史的真伪,搜索迪文趣事,开阔眼界,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所以他在20岁的时候就开始游历全国,一边考察一边搜集资料,后来才有了史记这部震惊中外的巨著。这也应了那句话,世界这么大,我经常出去看一看,你看到的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