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都觉得习作最让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写什么,有时候我们老师已经把提纲给孩子了,孩子还是不知道去用什么视力填充到提纲里面,那么家长也不知道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习作材料,只能在网上搜索,东拼西凑。其实呀,生活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任何题材的文章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反应,写文章其实就是在写生活。学写文章的同学一定要在生活这一关上认真下功夫,关心、了解、发现、寻觅、感受生活中的习作素材。那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一定要留心观察生活,那么这个观察指的是身体要入到生活情境中去,你的心也要走进生活,才会了解到周围的人与事、景和物,才会有所发现。
那么我们老师平时在改习作的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同学目光敏锐,善于观察,他不仅能像摄像机一样把那些客观的物象摄入到自己的眼睛里面去,还能映入到自己的脑海中,而且能够在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新鲜的、生动的一些事物,那么有的同学虽然也用眼睛看周围的事物,但都是浮光掠影,最多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那么二者一比较呀,那些没有留心观察的同学,那些生活中大量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就从眼皮子底下溜走了,那还有一些同学,他没有认真的去生活,也没有认真的去实践,就更谈不上从生活中去取材了。那么如何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到习作材料呢?
第一,我们要调动自己的感官,还有思维,去认真的观察,让材料入目、入耳、入心,用眼睛去看一看,用耳朵去听一听,用鼻子去闻一闻,用嘴巴尝一尝,用手去摸一摸,用心去感受。
第二,你的观察一定不能笼统,一定不能大而化之,要拆开来看,拆穿来看,对于描写的对象不能只看整体,要善于一部分一部分拆开的看,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去看。观察事物,不管是环静还是人物,都要既注意到整体,又注意到局部,还要注意到细节部分,要能够捕捉到特征,去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还要能够既观察静态,又能够观察到动态的变化,多角度的去对事物进行分析,就能够采集到丰富的写作材料。
第三,那么一个人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除了观察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还可以去主动的寻找习作材料,在假日的时候,我们可以就一些问题进行一些调查访问广泛的去接触社会,和不同的人去聊聊天,这样就能超越自己生活的狭小圈子,去获得更有价值的材料。那么还可以去看一看优秀的范文,最好是名家名篇,和那些厉害的作家进行深入的交流,你就可以找到很多的习作素材,还有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