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平时很喜欢看书,阅读理解依旧很差。很多家长认为,书看多了,阅读理解这部分得分就会高。错,阅读理解得分高的孩子书一定看的很多,但书看得多的孩子,阅读理解不一定能拿高分。因为看书只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如果平时从来没有刻意训练过,没有让孩子去输出过,那这书看了就等于白看。那什么叫输出呢?
比如孩子能否找到文章的主人公,能否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否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是否能鉴赏文段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思考这样使用有什么好处,文章中的句子在文段中又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还是总结概括、点名中心?更深一步的还有,是否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果孩子经常有做这样的刻意输出,那他的阅读理解一定能做好。
说到这儿,很多家长又要说了,老师,咱孩子平时写作业都到很晚,已经没有时间看书了,那可怎么办?来,老师教你一招用克。本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就用好我们的课本,在预习的时候认真做好笔记,除了搞定基础字词之外,刻意的去做一些阅读赏析的动作。
比如在文段中自己化中心句,自己归纳中心思想,自己去找关键句,去找那些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句,再把自己的批注写在课本上,课后题认真思考并记录好自己的观点。把预习这部工作呢做到位,不仅帮助孩子有的放矢的听课,还同步训练了孩子的阅读能力。
老师常说学习方法比努力更重要,所以如果你没有那么多时间让孩子看课外书,那就让孩子做好预习这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