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学习效率很高,一天学习的内容就顶得上别人一周的?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学习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如果不了解基本方法论,学习再多的技巧也只会让你走火入魔。因此,本文会有一定的长度。我曾用这套方法论考上了985大学,还去美国UC攻读硕士,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请收藏本文以便日后查看。
高效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是要懂得放弃。如果你不能主动放弃许多任务,你就不能提高效率。要有所舍才有所得。首先,你要学会放弃低性价比的任务。对学习来说,性价比低的任务是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学习到的有用内容很少的任务。很多人抱怨作业很多,但一天忙下来,收获是什么?他们很难回答出来。人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但时间是有限的。不管你多聪明能干,还是会做不完所有的事情。只要能做到有效处理有用的任务就很好了。至于那些没有产出的任务,应当果断放弃。此外,有些任务即使有产出也应当放弃。比如抄课本,老师要求你记忆,有些人花费时间抄写,记忆却很少。如果你多看几遍课本并理解,就能短时间内完成记忆任务。要了解放弃,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践:第一步:在每天开始学习前列出当天要完成的任务。第二步:标记每个任务的性价比、重要性和优先级。第三步:挑选出三个性价比最高、必须完成的任务。贪得无厌是不可取的。第四步:开始学习时,先做这三个任务。如果做完这三个任务已经很晚了,那不要管其他任务,告诉自己忽略性价比低的任务,有正常心态睡觉。
实践中,最困难的是第二步: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标记任务的性价比。实际上,这个答案并不固定,因为人会发生变化,不同任务在不同阶段性价比是完全不同的。你可以计算出每个任务的产出才能知道该如何选择。听课和自学属于同一类,它们的产出都可以量化为掌握基础概念,而无脑刷题或直接查看答案可以量化为掌握解题技巧,抄课本或思考也可以量化为记忆书本重点。每天完成任务后,记录任务的量化产出。一周结束后,将同一类的任务放在一起比较,哪些任务的量化产出较低,这些任务的性价比较低,就该放弃了。除了放弃任务,我们还应主动放弃短期利益。学习是漫长的长跑,当长期和短期出现冲突时,应果断放弃短期利益。对于学习而言,最典型的短期利益就是短时间内获得高分。有些人会为了月考和小测而熬夜复习,结果熬夜第二天什么也学不进去,效率下降,进度也停滞了。我当年绝不会这么做。虽然牺牲了一些眼下得分,但在整个学期内,我的效率是最高的。因此,我在美国就算与MIT和清华北大的同学相比,也更占优势。
为了长期节奏,我们还需放弃短期进度。有些伪学霸可能会觉得学习状态很好,希望多学一点,可是第二天想继续学时就很难提起劲头,想躺平了。其实,一单天内多学一点几乎对长期进度没有影响。保持每天稳定地学习才是关键。拥有稳定的学习节奏,每天松紧有度,长期持之以恒,这才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所在。我过去曾制定学习目标和时间,每天学够了就要果断停下,这样才能长时间保持高效学习。追求高效学习并不是通过残忍对待自己或通过惊天动地的学习方法,而是通过科学手段和放弃的智慧,在艰苦的学业中不断提高自己。我的学习方式虽然不那么轻松,但却是高效、无痛苦和具有可持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