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那种油盐不进的小孩啊?
父母是骂也没有用,夸也没有用,软硬不吃,说了无数遍也一点变化都没有,你说他啥,他都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回头该咋样咋样。
面对这样的孩子,你是不是又生气又无奈呀?我从北大心理系毕业做家庭教育以后接触了成千上万个家庭,也见过非常多的这样的一个孩子,那这种油盐不进的孩子,他的心里到底咋想的呢?
我就研究了很多案例以后,算是真的弄明白了,也成功帮助了这些父母和孩子从这种状态里走了出来,重新爱上了学习。
希望你能点个赞,帮助更多的孩子,先说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孩子学习不好,有的学科特别差,比如说英语,每次都考个三四十分,然后上英语课的时候都走神睡觉,但对学习之外的事儿就特别积极,这到底是咋回事啊?
按理来说孩子不笨,从心理学上分析来看,这是孩子在之前和学习之中经历了极大的挫败感和打击,然后导致自信心的缺失造成的后果,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一开始本来是能跟得上的,有一段时间生病请假了,那小一学的课没有再听,再回到学校后,就发现自己上课听不懂了,跟不上其他的同学的学习进度了,他就会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越来越抵触。最后考试成绩差,父母的批评又给他带来了挫败感和打击,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做什么才能帮助孩子摆脱困境了?
一共两件事儿
第一件事儿,父母停止对孩子批评和指责
尤其是不要因为孩子成绩差去打、骂、吼、催他,你越吼他,他就越差。父母不要着急,先接受眼前的这个事实,然后去鼓励孩子。比如说孩子做十道题错了九道,你就得去夸他做对的那一道题。鼓励和夸奖会让孩子在学上重新找到成就感,慢慢的他就能够做对三道题,五道题,做对的题越来越多了,胜任感也就了。
第二件事儿,降低孩子的学习难度
在孩子跟不上以后就不要跟着学校老师的节奏走了,孩子是应付不了这个学习难度的。父母要跟老师提前沟通好这个事情,然后在家带着孩子往前推,从他不会的地方开始学,把学习任务和他真实的能力做到相匹配,当下能力达不到的内容通通砍掉,只做能力范围内的,这就让孩子重新找到了学习那种参与感以往他在课堂上对学习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别人都在学,他不会,跟不上,参与不进去,所以他会一副对学习无所谓的样子。
孩子对学习有参与感以后,才能一点一点的去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其实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油盐不进的孩子,无非是我们父母的教育和沟通方式不对,没办法触动孩子的内心,解决孩子的需求,孩子才会不理你的,对你啥都无所谓。